是什麼魔力吸引著執意的前來 ?
是前世遺留的記憶還是今生命定的緣會 ?
飯店眺望 | 藏村
灰白色調的景緻 或許不如草綠花紅的熱鬧繽紛
卻有著讓人冷靜下來的節奏 無聲地
藏村
牧人與牛群
放牧
是看不見天際的人間
傳說中 住著喇嘛的村落 迄今約700名
噶丹‧松贊林寺
轉身
是為了這一眼而來的嘛 ?
這是夢境裏曾經出現的畫面
金色的屋頂
噶丹‧松贊林寺
猶如遺世的境地
是天命的安排 還是俗世的嗔癡讓人絕望
修行的路 是無盡孤寂的吧
===
噶丹‧松贊林寺是藏區十三林之一 也是雲南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
公元1674年 五世達賴奏請康熙皇帝批准後親自選址指導後修建並賜
寺名“噶丹‧松贊林寺” 雍正皇帝又賜名“歸化寺”
全寺仿拉薩布達拉宮佈局 依山勢層疊而上 氣派非凡 素有「小布達拉宮」之稱
資料來源 | 松贊林寺門票上的說明
寺內的轉經筒
香格里拉縣城古城 | 大型轉經筒
前世的交會註定了此生的因果
今生的修鍊鋪排著來世的命運
轉經 誦經 來世 輪迴 是藏人心中 不滅的信念
藏人相信誦經能為來世祈福 因多數人不識字 便將經文刻寫放入轉經筒中
===
轉經筒又稱祈禱筒 嘛呢輪 形如木桶 中間有軸 上下兩端固定 可以不斷地旋轉
在藏傳佛教寺院周圍都會置有一批可以依次轉動的經輪
一般用布 綢 緞 牛羊皮包裹 有也用木 銅製成的 筒內裝有紙印經文 表面周圍刻有六字真言
(大型轉經筒有的還繪有與經卷有關的繪畫) 凡轉動經筒一回 等於誦讀了一遍內藏經文
資料來源 | 維基百科
六字真言→ 嗡嘛呢唄咪吽
---
前往噶丹‧松贊林寺前的午餐
藏式餐廳
藏式粑粑 以麥 麵粉製成 蒸烤過的 是藏族人的主食之一
牦牛肉炒薄荷葉
不知道是要說好吃還是不好吃 @@
薄荷葉炸得酥酥香香 但是牦牛肉整個很腥味(像羊肉那樣)
煎土豆 (馬鈴薯)
馬鈴薯也是藏族人的主食之一 應該就是澱粉的來源吧
藏族人吃得很簡單 酥油茶 粑粑 土豆就可以是一頓飯了
炒野生菌菇
這是這幾天吃到最好吃的東西
也是我個人最愛的食物
===
在海拔2000~4000公尺左右的地帶 因地形地貌錯綜複雜的立體氣候 造就了野生菌種們
悠然自得的生長資源 讓它們可以盡情地吸噬著天地的靈氣 日月的精華 不沾染半點世俗之氣
由於雲南複雜的地形地貌 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 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
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 其種類之多 分佈之廣 產量之大 名揚四海
雲南食用菌約有二百五十種 佔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 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
資料截取自網路
鹹味酥油茶
喝起來 就是一整個奶味很濃很濃 也是有點腥味啦 ^^
===
藏族酥油茶 藏語為“恰酥瑪” 意思是攪動的茶 它既可暖身禦寒 又能補充營養
是高原生活的必需 簡單地說 就是先將茶葉或茶磚用水久熬成濃汁之後倒入稱
做“董莫”的茶桶 再加入酥油 食鹽和香料 在茶桶中用茶桿攪拌得油茶交融狀
然後倒進鍋裡加熱 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
藏族人民視茶為神之物 從歷代“贊普”至寺廟喇嘛 從土司到普通百姓 因其食
物結構中 乳肉類占很大比重 而蔬菜 水果較少 故藏民以茶佐食 餐餐必不可少
流傳著“寧可三日無糧 不可一日無茶”的說法
資料截取自網路
房間內 藏式Tea Time | 甜味酥油茶佐牦牛肉干 牛油餅乾 蒸糖糕
因為Na在休息靜養 於是 我就一個人lonely的享用這滋味
甜的酥油茶喝起來 就是奶味很濃很濃的奶茶 還是有腥味啦 ^^
牦牛肉干吃起來 就是很鹹很鹹然後也是有腥味的肉干 (忍不住要再說 就是像羊肉那樣)
那... 餅乾總沒有腥味了吧? 啊... 有ㄋㄟ 呼~
---
好好善待眼前 感激生命的給予
衷心的祝願 讓所有好的 不好的 幸的或不幸的 都在此生圓滿的結束
讓心中充滿愛與信心 為來世祈福 期盼是另一個美麗的開始 :)
離開前一晚 仍有著不可置信自己來了一遭的感覺
像是去了天涯